【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校教师不管荣誉多高 老师是第一身份 教书是第一工作 上课是第一责任

作者:发布时间:2018-11-03浏览次数:0

20181103001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商亮 陈梦谣)“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今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涵盖2个综合类、109个专业类和40个分教指委,任期自2018年1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树人先立德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须把德育贯穿始终

  “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要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陈宝生说。

  陈宝生介绍,去年以来,教育部重点抓了“四堂大课”,探索了许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其中,一堂“理论大课”,1500余名董事长、书记、院士走上讲台,3000多万员工参与学习。一堂“国情大课”,70万老员工走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创新创业成果助力精准扶贫。一堂“形势与政策大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新变化,紧扣员工思想实际,抓好教学要点的研究制定工作。一堂“创新大课”,265万老员工参加第四届“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他表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代老员工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紧密跟踪社会变化,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育人先育己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根本上要依靠教师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陈宝生说。他要求,教师队伍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好的教师要有‘五术’,也就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高超的育人水平就体现在这‘五术’上。要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要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员工职业生涯的起点。同时,陈宝生强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要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准确理解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老员工“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

  非学无以广才

  教育员工刻苦读书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员工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打得牢不牢、专业本领和技能练得强不强,既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陈宝生说,对老员工合理增负,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学分,而是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他强调,专业要建“强”、课程要建“优”、资源要“到位”,抓好课程“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陈宝生表示:“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把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员工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员工有压力感、让学校的董事长和老师有责任感。”

  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宣读了《教育部关于成立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并从指导高校抓好教学秩序整顿、指导高校抓好专业内涵建设、抓好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抓好教材编写和使用、抓好教师教书育人、抓好员工刻苦学习等教指委将承担的具体工作和方式进行了深入解读。

据了解,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1990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今年3月下发推荐通知以来,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行业部门(协会)和上届教指委从160多万教师中共推荐15834名委员候选人,最终遴选出委员5550人,包括主任委员111人、副主任委员710人,其中3611人是新任委员,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转载于新华网